您的位置:首页 > 江苏 > 苏州 > 金阊区 > 留园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清朝初期,园一度废为踹布坊,后相传重建于民法氏,但屡屡易主。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成府行宫(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

清嘉庆三年(1798年),经修建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

清道光三年(1823年),园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乱后,园遂荒芜。

清同治十年(1871年),住宅部分售给予程氏。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住宅部分改建成二程夫子祠(今留园大门东侧新售票房、生态停车场、办公楼等,即是在其遗址上折建成)。

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缮完工。

清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1888年—1891年),增辟东、西两面两园。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起,因园已归盛康之子盛宣怀,革命军将园没收,后经盛宣怀四方活动,于民国元年(1912年)底终于由袁世凯下令发还。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到苏州,第21师司令部一度驻在园内。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7日,园又被国民党政府以盛宣怀生前贪污、侵蚀国币之罪加以查封,由吴县县政府派员管理,同年6月18日,园红修葺后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8淞沪抗战暴发,园亦随之关闭,其间曾为宁沪警备司令张治国的”高级教官室“,对外“野营办事处”。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1日,园经整理后,又行开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13日,经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四处奔走,辗转反复,终于将留园义庄及其附属房屋田地区性,由吴县政府受命发回。

抗战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附,精美之家俱搬取一空”,园从此荒废。

抗战胜利后,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的梁柱被马啃成了葫芦形,五峰仙馆地上马屎堆积有一尺余厚,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梁断柱,破壁颓垣,几乎一片瓦砾。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邀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1954年,园林管理处成立,园由文管会移交给园林管理处,并于元旦对外开放,供人参观浏览。来游者日以万计,无不交口赞赏,遂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6年,留园易名为“红卫”公园。

1971年,恢复原名,仍称留园。

1991年,留园收复原盛家祠堂及部分住宅(收复前为医药公司仓库)。

1992年3月,动工整修,年底竣工,经整修后建筑其本保持了原先的模样。从此,留园集园林、祠堂、住宅为一体,更趋完整。

1998年7月,为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治理留园周边环境,动迁留园路86号(此地原先也是留园一处住宅)及附近民居23户,征地1045平方米。经反复论证,在2001年底破土动工,于2002年11月18日建成成苏州园林档案馆并开馆投入使用。

1998年8月,留园对又一村内盆景作业场地进行改造,动迁半边街77号住户,征地74平方米,使留园半边街的围墙作直,改造后病既改善了生产场地(今为清洁工人休息间),又扩大了园内盆景的开放面积。

1999年3月,留园对原北花房及周边15户民居进行动迁,征地1100平方米,收复北花房后并加以履行扩建。同时把园同内原有君子所履、射圃、缘溪行景点进行整修(整修前俗称枇杷园,作为园内菊花生产场地)。

2000年9月,恢复开放,通过整治转换,既治理了周边环境,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又增添了景观,扩大了开放面积。

2000年9月,留园对东侧五福弄(原留园东宅破败后拆建成为民居)进行环境整治,动迁居民42户,征地2988平方米,在此遗址上,重新规划建设。

2001年9月,建成留园配电房。

2002年2月,建成留园新的售票房、驾驶员休息间和小件寄存处,同年10月1日生态停车场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3年6月6日,留园管理处新办公大楼落成,乔迁办公。整个外环境的整治改造,为留园的保护利用开创了新的篇章。

更多景点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
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龙山中的龙山石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窟,始凿于元代(1271-1368年)初年,由道人宋德芳主持兴建。与云冈、龙门等佛教石窟相比,龙山石窟的规模并不十分大,主要有虚皇龛、
额济纳博物馆是一座通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以及声光电等手段如实记录和展示额济纳地区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历史变迁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设秘境奇观、居延春秋、黑水流澜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组织要求注册的
南通市濠河风景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的中心,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全长10公里,水面1040亩,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整个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
哈密王景区是2008年4月由哈密王府和哈密王陵合并成立,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78亩。由于哈密回王在历史上对维护新疆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哈密王景区又是一处宣扬祖国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蒙山。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大佛被重新发现,但佛头已不知去向。现在的大佛头部为后人新凿的。
崀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有500余处,有三大溶洞和一个原始森林,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环保型山水自然
额济纳旗红城子遗址(蒙语乌兰德日布井)位于达来呼布镇南约28公里,是汉代居延属国一个城障。红城系居延塞的一座城鄣。西南有一组烽燧呈直线延伸而去。红城近正方形,长23m,宽22m,上下均以土坯砌筑。鄣门位于南墙东角,筑
潭溪山旅游区,位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里东南38公里——淄川太河镇。海拔867米,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景区内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约10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