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江苏 > 南京 > 江南贡院

9:00-21:00

20元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1]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1]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从江南贡院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1] 

江南贡院另辟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2] 

明远楼

明远楼始建于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清道光年间重建。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

明远楼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明远楼名称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

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

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现在明远楼为贡院正大门,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道出了贡院的真正意义。

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娄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战,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


号舍

号舍在明远楼东部和西部,为士子考试食宿之所。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

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但因号舍长度只有四尺(相当于1.33米),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而且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防风雨。

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在每排号舍的尽头有一间粪号,谁去上厕所不能说话,只能用牌子来表示,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现在还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上厕所,就是由科举而来。

由于秋闱时南京天气非常炎热,考生们吃住全在狭小的号舍里,因此,经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导致意外死亡,还有的则是被藏在号舍屋檐等处的毒蛇咬死。

每号巷门楣墙头上大书“字”号,排号以“千字文”文序来定。古代对士子参加考试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政策,号舍内有年龄最小的考生才13岁,最大的考生已有103岁。无论什么年龄层的都可以报考。但因考试所涉四书五经等海量诗书典章,因此,能通过预试到江南贡院进入乡试的,极少有“ 神童”。在江南贡院的考生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枢,“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与其弟先后中状元,时人称“梧桐双凤”。


号舍充分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因为考生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参加科举,科考不仅是考核成绩,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考生面前有一些考篮,是考生进考场时带进来的,里面装了一些干粮和考试用具如笔、墨、纸、砚等,但考生带的干粮必须切开,以防考生作弊。

此外,士子进入考场时,为争先入场,拥挤不堪,曾经有人在入场时被挤下考场大门内右侧水池中淹死。直到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江南贡院担任主考官时,这一状况才有改变。林则徐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定入场规则,并将各县士子何时何门点名先期布告,使士子按部就班入场,改变了入场混乱状况,因此留下“三度亲临棘闱中,雷厉风行革弊政”的佳话。


飞虹桥

飞虹桥是江南贡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遗存,号称江南贡院的“三宝”

之一,其它两宝分别是江南贡院明远楼与贡院碑刻。飞虹桥是科举时考试和阅卷的分界点,是古代科举防止营私作弊的见证和特别建筑,2002年10月22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南贡院帘门外,横有一条宽约十余米的清水池,池水将江南贡院拦腰分作两段。池上架有一座石桥,即“飞虹桥”。飞虹桥宽6米,长约15米,用巨石筑成。两侧的桥栏护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铭刻出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吉祥纹饰,其构图之美、刻工之精让人称绝。

此桥虽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沧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飞虹桥在科举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它是江南贡院内、外帘的分界点。为防止外帘官员即监考官员与内帘官员即阅卷官员相互勾结舞弊,贡院立有严格规定,考试期间任何人员不得逾越“飞虹桥”半步。不仅如此,即使是熟人隔桥打个招呼也不允许。

正如至公堂内楹联所称“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当时有一句俗话说的是“卷子过了飞虹桥,举人一半拿到手”。其意思是说,如果某人的乡试经过外帘官员的誉录,对读、初选、分卷、弥封之后送过飞虹桥,交到了阅卷官员的手里,这时,他就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被录取为举人的希望。


棘闱

为防止考场内外的串联作弊,江南贡院的外面建有两道高墙。两墙之

间留有一丈多宽间距,形成一圈环绕贡院的通道。围墙的四角又建有四座两丈多高的岗楼,围墙的外面也留有一圈空地,严禁百姓靠近和搭建,这就是著名的“贡院街”。

在乡试期间,贡院围墙的内外还布满了兵丁,戒备森严。因在贡院内外两层围墙的顶端布满了带刺的荆棘,所以贡院又被称作“棘闱”。考生进入考场有三道门,每道门都要对考生及其携带的衣服、笔墨、油灯等严格检查,为防考生在食物 (为防变质一般都带大饼或月饼之类糕点)中夹带作弊答案,在进考场时,卫兵会用刀将糕点全部切成一寸见方。最后一道叫龙门,如果最后查出夹带违禁品,则前面两道门的兵丁都要被治罪。而违禁的考生则将被革除一生的功名,即一辈子不可以再做官,还要被捆绑在贡院门前的木柱上示众两个月。

  但由于科考事关仕途官运,作弊就成了科考挥之不去的阴影。江南贡院发现过飞鸽传书,当时有考生家里训练了只鸽子,鸽子晚上就飞进考生的号舍,考生把考题写得很小,拴到鸽子腿上带回,家里请了答卷高手,然后让鸽子再送进考场。家人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漏了,就在正面的下方注了“背面还有”几个小字,哪知这位老兄竟也照抄不误,结果被考官发现。


至公堂

明远楼与至公堂之间的道路两侧悬挂着八面旗帜,分别是:明经取士、为国求贤、青云直上、天开文运、连中三元、指日高升、鹏程万里、状元及第等,这些名词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吉祥如意词语。贡院主展厅叫至公堂。至公堂是指这里是最公正、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地方。馆内

陈列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科举相关实物等。

  柜内展出的是103具小泥人,反映的是当时士子考上进士后跨马游街的一个情景,中间三位披红挂彩的便是进士前三名(三位中间骑白马的是状元,两侧分别是榜眼和探花)。馆内陈列了一张全国各个省份夺取状元、榜眼、探花情况的表格,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清代,江苏最多,第二名是浙江,第三是安徽,所以人们常说江南出才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
九龙口位于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西南部,处于射阳湖腹部,由蚬河、林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涧河、城河等九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故名“九龙口”。2011年年初,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
旧时福州东南西北郊都有禅寺,此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故叫做西禅寺。历史上西禅寺几遭破坏,所以虽说是古寺,但是现在你所看到的西禅寺基本都是新建的。整体而言,修葺的很不错,寺庙的大殿很高很大,显得十分壮观。寺内有有天
在我们中国,千手观音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故事的根源就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香山,换句话说,观音菩萨的老家在河南平顶山。观音菩萨是中国第一孝子,俗名妙善,相传是春秋时期妙庄王之三公主,当地人称“三皇姑”。她在河南省平顶山
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位于厦门岛西南部。中山路是厦门街市马路“四纵七横”中的“七横”之一,自开街以来,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经济中心。中山路是厦门目前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位于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南端,前依太白之秀,后负周塬之美,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距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仅咫尺之遥。景区占地1552亩,其中水域占地700亩,主航道全长2250米,平均
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泉、禅
 最令盐都人引以自豪的,是这口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钻井技术之上,堪称世界之最。  这口井座落在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
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二塔,三山分别是于山、屏山和乌山,而乌山的高度是三山之首。乌山自唐代起即为游览胜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作的《道山亭记》中的道山,指的便是乌山。说是乌山,其实也就是市民公园,这里树木成荫,曲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