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湖北 > 恩施 > 来凤县 > 仙佛寺

15元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据同治来凤县志记载,仙佛寺建凿于(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是我国开凿年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仙佛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窑寺

仙佛寺石窟高约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阁三层,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

全寺陷栖崖壁之中,重檐三叠。干栏式庙宇直伸河沿,凭栏远眺,远山如黛,丘陵起伏。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余,矮的10多厘米,且神态各异,雕工精湛。大佛坐于莲台之上,高约5米半;中间的大佛旁有小佛4尊,两侧的大佛,伴有小佛2尊,小佛高约2米。南有石窟群,刻有1米高的小佛19尊,整座石窟全长35米。古寺上依绝壁,下临深潭,寺外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夏日也非常凉爽。每当皓月当空,影映清潭,凭栏观赏,更觉景色宜人。 仙佛寺两岸曾经有数百小型佛雕,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打掉。

寺外石级延至秀美的酉水河边,河中深潭谓之“佛潭”,皓月当空,青山明月,影映潭中,称为“佛潭映月”。千百年来,仙佛寺香火兴旺,远近善男信女来此拜佛求神,常年不断,文人墨客也多慕名而来。

仙佛寺绝壁

佛潭西岸的这道绝壁,长约200米,在其中都凹进去约40米长的位置,由北向南,雕凿大龛三个,中龛一个,小龛18个,共有31尊佛、菩萨、供养人造像。第一大龛(kān 供奉神位的小阁子)呈倒U字形,高约6米,龛顶至地面13.6米,龛中为一佛二弟子。佛坐像通高5米,须弥座高3.4米。二弟子立像通高4.1米。

第二大龛龛顶距地面13.85米,龛高6.3米,龛中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坐像高5.3米,须弥座高3.7米,肋侍造像分别高为2.8米和3.2米。

第三大龛龛顶至地面14.6米,龛高6.2米,龛中造像为一佛二弟子。坐佛高5米,须弥座高3.4米,其身后浅浮雕头光和背光,边缘处涂红色火焰纹。二弟子通高3.8米,立于仰覆

 莲办纹饰的圆型宝座上。

中龛龛顶至地面11.3米,龛中侍立二菩萨,着宝冠,披缨络,手提净瓶,通高2.7米。

中龛以南,顺次排列18个小龛,每龛一像,因岩石风化,面目衣纹模糊,每尊造像的名号待考,但其原始风韵犹存 。

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在全长约200米的峭崖中间,凹进的石壁上有北龛、中龛、南龛和南侧中型龛等四个较大佛龛,大小31尊造像。其中,北端并排开凿着三大石窟。石窟呈拱门形,无后室和中心柱,窟内主尊为大型雕像,大佛的两侧凿有弟子或弟子和菩萨,三龛共十一尊。中间有中型龛一个,龛顶至地面高11.3米,凿菩萨立像两尊。右尊残损较甚,左尊通高2.7米。形态匀称,头戴宝冠,肩搭飘带两条垂于腿际,中间作结。胸饰三条垂式璎珞,腰束长裙,小腹夸张,两腿修长。右手持净瓶,左手上举,动态稳重,神情平静。南端为小佛像龛十八个,一龛一佛,大多是观音、地藏等题材。高15至2米不等,是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几乎无一尊保存完好。大龛龛顶距地面最高处14.6米,龛高6.2米。坐佛通高5米,坐高34米,头凿高起肉髻,两耳垂肩,身穿唐朝流行的双领下垂袈裟,右手抚膝。《来凤县志》(同治版)记载:“咸康佛,在佛潭岩上,峭壁千寻,上刻古佛二尊,须眉如画……,左镌有记,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文多不可辨”。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两个“咸康”年号,一为东晋“咸康”,一为五代“咸康”。如果是前者,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则为江南摩崖造像之最:即使是后者,亦是千年以上文物。在佛教楹联集萃(引用)中就有湖北来凤的仙佛寺:水底有天悬日月,空中无地现楼台。出自:湖北来凤仙佛寺。[5] 

仙佛寺石碑回文诗

佛潭历来以景色清幽为人称道,尤其是月上中天、佛潭映月之时,上下天光,银波荡漾,古柏笼烟,钟声袅袅,是来凤历史上十景之一。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名篇佳作,现山门前的岩壁上还留下这样一首诗:
  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宜人留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这首诗措辞平实而意境悠远,更有趣的是,它是一首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成句,将其拼折组合,可以演绎万首新诗。

此诗倒过来读便成为:

烟笼月色树笼纱,

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留人宜景好,

艳争桂白菊开花。

原诗去掉头二字便成五言绝句:

菊白桂争妍,

宜人留晚天;

潭中波漾影,

树色月笼烟。

这首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成句,将其拆并组合,可以形成几百首合律的新诗,相传昙真人曾留言:“吟诗一百首,铁船顺水走”,曾经有一位才子一口气念出99首,河面巨浪翻滚,铁船隐现水面,才子大惊失色,情急之下忘了最后一首,以至成为千古遗憾。 

1986年来凤县文化局就仙佛寺回文诗演绎在恩施报上发文征稿,共收集演绎诗稿14000多首,经精选200首编辑成《仙佛回文诗演绎诗集》。如今仙佛寺未修复,每年香客都在十万人以上,尤其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更是万人云集,热闹非凡。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四季皆有花展合肥植物园地处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畔,占地70.5公顷,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园区。合肥植物园以其生态园林风貌与植物文化相融合而著称,是集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科研科普、旅游休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国家4A级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株洲市茶陵云阳山景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县城城西2.5千米处,云阳山海拔九百余米,为湘东名山,是茶陵县主要风景区。它的雄姿秀色,仅次于南岳衡山,并且每年7月去南岳进香的香客有先到云阳山朝拜的习惯,所以云阳山又有“
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远看布达拉宫据史书记载:公
西霞口是我国著名的小康村,成立于1987年,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大力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和谐,营造出社会主义小康村和谐、富足、安宁、快乐的新局面。西霞口村为国家4A级风景区,西
老馆外观仿苏联风格,馆内有两个基本陈列“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和“安徽古生物陈列”,小孩子对各种古生物化石会更感兴趣。“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遴选出潘玉良各类代表性作品,分为序厅、油画、彩墨.国画、素描.版画.雕塑四大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
夏明翰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余家组,是首批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党员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红色旅游景区。夏明翰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
百花坪百花坪的杜鹃花品种繁多,五彩缤纷,每年花开时期,天上的仙女都偷偷下凡赏花,与花丛中的姑娘小伙对歌跳舞。因此,这里就成为每年彝族的插花节、苗族跳坡节的理想场所。锦鸡箐这里的杜鹃,树大林密,交织丛生着粉红色的迷人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