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 晋中 > 平遥县 > 平遥古城

全天

平遥古城景点联票:130.00元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 古衙之最”。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1998年,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瓮城,指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从而引发了古代文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感慨。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它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距同蒲铁路洪善车站仅1公里。寺院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该殿规模虽然不大,但造型雄伟,气势非凡。殿内共有彩塑14尊,殿内佛坛正中供有释迦牟尼像,迦叶、阿难两大弟子侍立左右,佛祖造型高大、面相端庄,具有浓厚的中唐风格。 


双林寺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寺内十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如今,“海上游”是厦门很响亮的旅游品牌,“一个是鼓浪屿,另外一个就是海上看金门,最能叫得响”。据统计,2015年,2月18日至2月22日,从厦门轮渡旅游码头登船“海上看金门”的中外游客人数达到5万余人次,游客数量创历
大屿山天坛大佛
西霞口是我国著名的小康村,成立于1987年,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大力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和谐,营造出社会主义小康村和谐、富足、安宁、快乐的新局面。西霞口村为国家4A级风景区,西
望海楼是国家AAAA级景区洞头的重要景点之一,位于洞头本岛海拔227米的烟墩山,是洞头旅游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公元4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址位于青岙山(今大门岛),2007年经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景点内
花岩溪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洁净的高山平湖,特色的农家旅馆,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相连,有上千亩原始混交林,特别是每年的3月-10月,数万只白鹭在景区内五溪湖畔的森林里栖息,为花岩溪更增添了迷人的风景线,被誉为“中国白鹭之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又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历
赵云庙位于正定县,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
汴河街南起岳阳楼景区,西临洞庭湖,街道全长300余米,是以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为基础打造的一条特色仿古商业街。汴河街建筑设计古朴典雅,错落的青石台路,悠扬的古琴曲,更给这条仿古街增添一分韵味。沿青石板路而行
乔家大院作为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说是研 究古代民居的活标本。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四堂一园”包括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乔家花园。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是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