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17∶30
20元
凤梨园
凤梨园主入口凤梨园由入口区、门厅、花廊、甲乙两个玻璃房及接待室组成,参观路线明确,有高潮、有平伏,可静观、可赏动,属设计精美的岭南庭园式植物专类园区。
入口区为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改造新建,并以建园早期大型香樟树和南美图腾为引导,以入口景墙标识“凤梨园”突出专类园区名。重新组织入口道路布局,突显“曲径通幽”园林特色。调整后的园区根据凤梨科植物特性分为旱生区、附生区、半附生区和观赏区配置植物,改善空间布局,为凤梨科和其他热带植物的生长和展示提供适合的环境,体现以凤梨为主的热带园林景观。
门厅以露光浅水池与门形成对景,池边卵石筑成,手法雅致。初植苏铁数株。改造时保留水池卵石景观,将景墙改造为文化石,镶嵌火山石种植凤梨,以飘逸的软叶刺葵替换原有苏铁,配以火山石滴水景观。
玻璃房为门式钢架结构,跨度分别为10m与8m,高分别为7.4m与7m。甲号玻璃房保留了原有知名的神秘果、墨西哥油梨、夷兰香、金莲木、咖啡等热带植物,片植凤梨科植物,
营造热带植物成林,小道藏于林间、迂回曲折,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行于其中数尺之外可闻其声不见其人,如同进入南美热带森林。乙号玻璃房调整了景观格局,遍地砂砾,行人穿梭沙丘曲行而过,以地生、气生、附生凤梨植物配以园林小品替换原有肉质植物,使人宛若置身于沙漠之中。
门厅以曲廊与甲号玻璃房连接,使庭园一分为二,内侧是阳生凤梨植物区,外侧是附生凤梨区。科普接待室与甲号玻璃房自然融合,既可向游人展示南美热带凤梨和其他植物,又与甲号玻璃房互为借景,领略甲号玻璃房内热带景致。休息室临湖面构筑露台,可借景览湖外景色。景区还以曲廊连接两个玻璃温室,并营造自然外庭旱生凤梨区。[13]
龙洞琪林
龙洞琪林龙洞琪林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有代表性景点之一,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15] 它由棕榈园和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整个景观自然和谐,最佳观赏点是水榭。棕榈园内棕榈植物四季碧绿,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孑遗园内落羽杉四季分明,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一片温带景象,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
广州第一村
在广州人的发祥地——飞鹅岭的遗址上复原建成。50年前,考古学家在广州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
广州第一村(入口广场)期遗址——飞鹅岭。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就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该遗址现位于华南植物园内一条宽约80米至100米、纵深约250至300米,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间谷地中,总面积约3公顷。该景点由标志性广场、遗址观光暨遗址保护群、大型塑像与主题雕塑群、模拟原始生态村落、模拟考古现场、历史文化展馆等构成,全面展示4000多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游客还可在陶艺制作区像几千年前的祖先那样烧制陶器,在射箭场和农耕示范区亲身体验一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由塑料树和真树相结合建成的“树屋”,则可以让游人上树“休息”,做一回“原始人”。
大型展览温室群
占地1000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室,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展示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高山植物和奇花异草。温室设计方案采纳了法国著名的温室设计公司设计的木棉造型,该设计的灵感源自于广州市市花木棉花。温室由四个造型各异的五边形温室相互连接,组成了木棉树的花枝。温室的设计和水系相互映照,水系的设计形成整个木棉花枝和叶子,沿着水系,四座大小不一的花瓣形温室串联起来,游客可以从绵延的叶形桥步行到温室参观,也可以乘坐水上电瓶车来到温室,进行水上参观。这座专门为植物建造的新“房子”包括一个主体展览温室和三个辅助性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