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安徽 > 马鞍山 > 褒禅山-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0,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留连忘返。

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至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文章中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今碑记尚存,众多洞天,泉水之胜,仍吸引游人。古人这里是“路入云堆,禅房四面,峰随意立座,野梅香满山。王安石在游记中记的华山洞,洞内轩敞开阔,石壁上满是记游者的字迹。洞内翠蝶绿裹,树木繁茂,树从中传出铮钲之声,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间胜景。

唐贞观年间,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山中龙女泉、白龟泉等大小泉水,终年流泻,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心情大悦,遂结庐于此。死后其弟子将山名改为褒禅山,慧褒草庐后经宋高僧中会和尚扩建为褒禅寺,宋元裕和尚重修已初具规模。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使,带兵路过这里,正值大旱,往寺祈雨辄应。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和州州守王大过亦因祈雨灵验,筑喜雨亭。此后,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因而名声大噪。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天、碑、门、地四洞,其中碑洞洞深形特,洞内历代游客题记遗迹颇多。“华阳”两字系明代万历癸丑岁(公元1613年)海阳范惟美书。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毛泽东同志故居,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
鳌园与嘉庚公园连成一体。进入嘉庚公园后,即可参观鳌园。鳌园位于集美浔江之滨,原为一座小岛,形似大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成为鳌头宫。抗日战争期间,该庙毁于日军炮火。195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亲自谋划
俄罗斯风情小镇位于太阳岛风景区内,是一处俄式风情主题旅游观光区域。小镇内保留着数十栋俄式乡间别墅与民宅,游客可走进这些建筑参观,有时还能遇到会说中文的俄罗斯人讲解屋内的家具和布置。这座小镇的门票很特别,是一本纪念护照
· 钻觅天洞体验石洞探秘,登峰顶俯瞰海岸美景。- 门票 -淡季60元,旺季(4月1日-10月31日)90元;仰口索道的票价:单程35元,往返60元。- 开放时间 -6:30-17:30(4月-10月),7:30-16
武强年画博物馆是1985年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年画专业博物馆。它坐落在华北平原沧石路边的武强县城,馆舍古朴典雅,富有传统民族特色。既是年画之乡的特征,又是展示、研究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艺术殿堂。是河北省和衡水市命名的青少
灵山小镇·拈花湾,是灵山集团历时5年,继梵宫之后又一精品力作。坐落在无锡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这里向来有“净空、净土、净水”之称,生态秀美,环境优越。拈花湾靠山面湖,更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可以说是得尽天地人文
东北虎生存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为了对濒危的东北虎进行更好地保护和更进一步地科学研究,1986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成立了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以下称“中心”),这是我国最早的东北虎保护机构,从此开
十方普贤金像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1] ,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殿、铜殿建筑面积1800㎡。金殿为铜面鎏金屋顶,为目前
· 登高看“天然大佛”等奇峰怪石。
公元977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造了雷峰塔。从南宋开始,“雷峰夕照”便名列西湖十景,誉满天下。但在历史上,雷峰塔历经战乱,屡遭毁损。1924年9月25日,古塔终因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