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匾额
杭州岳王庙匾额《还我河山》,此匾为岳飞书法集字而成,并非岳飞一次写成这四个字。
“还我河山”集字,首次展现在1920年12月再版的第十五次《中国形势一览图》一书上,发行商为商务出版社;书的作者为嘉定(今上海)人童世亨,由他请周承忠制作扉页,作为书的压轴。
匾额中“还我河山”四字,集于岳飞手书的《吊古战场文》。《出师表》中,集成“还我河山”四字。落款的“岳飞”二字,则为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上的署名。

附:
集鉤岳飛“還我河山”四字記
作者:周承忠
辛亥光復後,童君季通將所著《中國形勢一覽圖》改正重印,属余在面頁書“還我河山”四字。余因書而不稱意,乃就舊藏石刻岳武穆所書《弔古戰場文》拓本中,鉤“秦漢而還”之“還”字,“我”字文中無,即以其“兵有異於仁義”之“義”字下半截充之。又鉤“河水映帶,群山糾紛”之“河山”二字,凑成以報之。而童君以為既是集鉤武穆書,何妨即用武穆款。於是復以縮本《出師表》後署名之“岳飛”二字照鉤為款。又在杭州岳廟石刻拓本内鉤“岳飛私印”四字之方章。當即排為两行:第一行“還我河”三字,“我”字較小,且起筆不甚清晰,好在介於“還”“河”二字之間,尚不嫌其不稱。第二行“山”字下為款及名印。塗墨為黑地白字,俾肖拓本。童君即照印在地圖之次頁,出版發行。後来商務書館將此頁照印入《東方雜誌》,而東三省又翻印入所出版之雜誌,竟誤以為石刻拓本矣。上海三馬路各顧繡店,又紛紛依式照繡,又有改為横幅者。武穆有知,未免嗤余多事。偶爾弄筆,竟流行如此之廣遠,亦非余始料所及也。乃開明出版周君予同所編之歷史課本,亦以此字為石碑拓本,照式印入,充作教材,使一般初中學生深印腦海,以誤傳誤,勢必習非成是,將來不知伊于胡底。要知若果是石碑,此四字非横排,即直列,決無一行三子一行一字而下署款者。此為書本面頁之式,非碑式也。此亦史料中之應行糾正者,故并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