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台山景区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千米。
成都市天台山景区总面积193.0平方千米,核心景区总面积为35.36平方千米,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3%。风景名胜区资源共有两大类、七中类、十九小类,共76个景观资源,其中自然资源39个,人文资源37个,是以“高山宽河、异化地貌”的风景奇观为主体,以历史遗迹和宗教遗址为特色,集“奇、秀、幽、古”为一体,具有风景资源保护、观光游憩、科普教育、探古访幽、休闲度假、生态涵养等多功能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4年12月,成都市天台山景区被认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综述
天台山距成都市区约110千米,距邛崃市区约45千米,属于大名鼎鼎的邛崃山脉,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崃城。在古蜀文化中,流传千古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佳话就发源于此。景区总面积约192平方千米,已开发的面积有106平方千米。 主要景点有山门、永乐寺、长虹瀑布、川西第一瀑响水滩瀑布、丹霞奇观神蜂窟、明代观音桥等。第二台地叫雅潭闻古景区,范围从等乐安到正天台。 主要景点有等乐安、银顶峰、天缝峡(一线天)、倒靴石、小磨房、醉石林、和尚衙门、花石林、花石海、三道湾、小九寨和山茶花等。 第三台地叫应光皓月景区,范围从正天台到玉霄峰。主要景点有雷音寺、高山玩水一条沟—十八里香草沟、秀水三韵、琴台石、流月滩、香草叠溪、月洞飞水、蟠龙瀑布、玉宵峰、和尚坟等。
瀑布飞虹景区
山门
山门是1989年由成都规划设计院设计,总高50米,“天台山”三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十大评委之一的何应辉先生亲笔题写。从选材上看,山门主要采用天台山景区本土红砂石条为原料建成;从造型上看,它主体呈现圆柱型,总体气势浩大,古朴大方、耐人寻味。“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山门台柱外形好像冲天高台,内部空心,设有螺旋形梯子,可以从台柱内部拾级而上,体会登天之乐。山门的设计和建筑选材有三重含义:第一,三台结构象征天台山景区三大台地独特地形;第二,“天台天台,登天之台”,是“天门”二字的直接生成;第三,山门造型采用类似水桶、香炉等圆形的寺院之物,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隐现了天台山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天台山景区是一座宗教名山。
永乐寺(第一禅林)
永乐寺距天台山景区门肖家湾2.5千米,是天台山景区古寺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寺庙,占地十二亩,为南北朝明月江和尚始建,是川内佛教胜地,至宋元时期衰落,后在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重建,石坊为“天全六番招讨司”掌印妇官刘氏修造,正面镌刻“雪巢名胜”,背面正书“第一禅林”,永乐寺是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虹瀑布
长虹瀑布位于肖家湾山门400余米处的山间。瀑布高约200米,宽20多米,呈多级态势飘然降落。夏季雨后,阳光经过水雾折射,瀑布前常出现五色彩虹。
响水滩瀑布
响水滩瀑布位于山中第一台阶中部。瀑布高约60米,宽20多米,分8级层层跌落,水势汹涌,声似雷鸣,有“川西第一瀑”之美誉,是天台山13处瀑布中最为壮观的一处。
神蜂窟
神蜂窟位于进山门500米左右的山道旁石壁上,因水蚀和地质变化形成一个巨大长形山窟。窟顶平整倾斜,深3~5米,高1~3米,长数百米。窟内有千百年水蚀造成的石体波痕和风蚀形成的许多蜂窝状石巢穴,为研究天台山地质变化提供了鲜活依据。
观音桥
观音桥位于响水滩瀑布以上,等乐安之下,一大堆巨石之间。桥由一巨石搭在河谷两岸。传说该处巨石堆积,难于行走,观音菩萨将一石化桥,方便过往群众故名观音桥。
雅潭闻古景区
银顶峰
银顶峰,海拔1560米,为景区中部的至高点,是古时天台山景区和尚道士藏金埋银之地,也是当年红军战斗的军事要塞。沿途景色壮观,绝壁栈道、藤萝古树、虬[qiú]根怪石都随处可见。沿栈道而上,可以寻幽探密;上至顶峰,可俯瞰天台,美景尽收眼底。
天缝峡
天缝峡是指情人谷内的两块对峙巨石,也称为一线天,传说为如来佛祖与太上老君在此斗法震裂了巨石而成,实际上是地质运动将山崖从中断裂形成的。石壁宛如刀削,高约百米,缝里嵌着一块1立方米的圆形大石,中开一缝为道,道长数十米,两侧石壁相隔不及一米,人过之举头望天,只见蓝天一线。
倒靴石
倒靴石位于情人谷内,盘山公路对面就可以看见。石高100余米,宽约20米,酷似倒立的长统靴鞋,传说为赤脚大仙的靴子所变。
小磨房
小磨房为水磨,是古代邻水人家磨米磨面的加工设施,以流水为动力。天台山小磨房坐落在金龙河旁渠道上,掩映在一片苍林翠木之中,原为一座免费供人使用的公磨。现成山中景观,配以四周山水景色,愈显清幽、古朴。
醉石林
醉石林位于等乐安与小磨房之间,山林中怪石林立,形状各异,或大或小,或孤或群,或歪斜或直立,虽为天成,宛若人造,倒靴石、天梭石、醉猴石、熊猫石、马头石及云海双龟、骆驼望月、仙人醉归,各成一景。
和尚衙门
和尚衙门,是中国唯一的“宗教法庭”。始建于北宋,毁于明末,它隐藏于古林高树之间,占地约八亩,古时的主要职能是总管川西地区宗教事务,同时兼顾接待帝王和王公贵族朝山进香。据考证,在隋唐天台山景区宗教发展迅速;至两宋时期,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的畸形政治已经形成,三家不断争山夺林,扩张势力。当时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在天台山景区还出现了独特的交易场所“和尚街”。三教共山,各派势力泛滥,矛盾百出,于是和尚衙门就应运而生了。北宋文同、南宋陆游都曾以“州通判”的身份在此任职,执掌“宗教法庭”。 现只剩“和尚衡门”、和尚街、雷音寺等遗址尚在。
花石林
花石林面积约2平方千米,由出露于地表的灰质砾岩经亿万年的风化、剥蚀以及流水切割而形成。花石林成分构成复杂,以砾石为主,含灰岩、砂岩、石英岩及少量火山岩,与完全有纯洁灰岩构成的云南路南石林、四川珙[gǒng]县石林等完全不同,为中国罕见。据专家推断,距今2亿年以前的晚三叠系,天台山景区一带处于古陆环境,从1.4-1.9亿年左右的侏罗纪开始,天台山景区地区下降成为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泊,形成湖滨相、河湖相堆积物。距今6500年前左右的新生代第三纪初,在后期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天台山景区地区变形隆起成山,形成褶皱,到距今200-300万年左右,天台山景区北东、西南向的箱状向斜构造地貌基本形成。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波及天台山景区一带,对塑造天台山景区地貌起了重要作用。距今十万年左右,由于风化、剥蚀和个别的流水切割作用,形成了奇异的花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