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宁夏 > 中卫 > 沙坡头-

古老的黄河野马般地奔腾着穿山越谷,经黑山峡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沙坡头,位于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沙坡头。百米沙坡,倾斜60度,天气晴朗,气温升高,人从沙坡向下滑时,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得“沙坡鸣钟”之誉,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所谓“百米沙坡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正是这一景观的写照。

黄河、大漠、沙山,胜景如画,加之40多年来,治沙专家和人民群众为使铁路安全畅通,锁沙龙,开绿洲,创造的治沙奇迹,造福了中卫人民,更使沙坡头驰名中外。

悠悠岁月,由古而今。天赐奇景与人们的不懈创造,使如今的沙坡头已不是古时的沙陀头,它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沙都”、“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在这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诗意境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滑沙听钟,坡底戏泉,物我两忘,其乐无穷;黄河弄筏,追波逐浪,惊险刺激;骑驼踏沙,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落日出之壮美;观星赏月,听沙漠夜声之神秘;围篝火,饮酒吃肉,狂歌劲舞,大漠探险神秘引人;古老的河湾水车,轮转水泻,浇田灌园,别有情趣;沙下果园,叠翠流红,鸟语花香,瓜甜果艳,令人流连忘返;“一线牵南北”的双架索道,可实现凌空跨河比翼双飞的梦想;古老的黄河木帆船、赤背的纤夫,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的歌曲变为现实美的享受;空中飞行、高空跳伞走出影视蒙太奇,飘落沙山;沙雕、沙疗、沙浴和沙漠球类、沙漠田径等形式多样的“沙”字号体育健身竞技项目,融智慧、趣味、知识、健身为一体;民族风情演出、黄河梨花节、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将在5月4日举行的大漠舞龙大赛,百余条巨龙在浩瀚的腾格里大漠腾滚翻飞,场面恢宏,气势雄伟,锣鼓震天,令人心动……这,就是今日之全新的沙坡头旅游区,2000年被国家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它是宁夏人之骄傲,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万泉河是宝岛海南的象征,河水纯净、清澈,宛如玉带,自五指山峰漂流而下,至琼海市的博鳌入海口投入大海的怀抱。河两岸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和巧夺天工的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考证,万泉河是中国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热带河流
兴凯湖位于密山市东南40公里的中俄边境上,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现在我国境内占三分之一的水域,其余都在俄罗斯境内。兴凯湖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是古代火山爆发后,因地势陷
洋湖垸湿地公园第一期休闲区投资1.7亿元,总面积占地7000余亩,相当于10个烈士公园面积。根据规划,洋湖湿地公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休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科教区。预计建成后,洋湖
到三峡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点: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
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砾,登高俯瞰,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展地铺呈在崇山峻岭之中。三大浅水广场中,面积最大的中洋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
银屿岛位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北部,鸭公岛东北约1海里,全富岛西南4.5海里,为一小沙洲,面积0.01平方公里,海拔2米多。礁盘上有一深坑,水呈蓝黑色,水温较低,被称为“龙坑”。1935年公布名称为“观察滩”,1
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是南京秦淮河畔一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民居,为三进两院式明清河房建筑,全面展现了李香君当时生活的场景。香君故居位于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夫子庙钞库街38号,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三进两院式宅院。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一年一度的冰雪主题嘉年华,从每年的圣诞节至次年三月初期间开放。在这里可欣赏漂亮的冰雕、雪雕以及冰雪城堡,夜间在各色灯光渲染下的冰灯盛宴更是迷人,还可尽享各种雪地娱乐项目。冰雪大世界的娱乐项目众多,你
紫龙湾温泉度假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灰汤镇,与毛泽东、刘少奇故居相距不到20公里。被誉为“潇湘第一泉”、灰汤温泉有着“药汤”“国汤”的美誉,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蜀丞相蒋琬就诞生于此。紫龙湾温泉度假区占地20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