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坦风雨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坪坦乡和陇城镇境内,为清代中、晚期建造。
坪坦风雨桥,指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坪坦乡和陇城镇境内一条全长约8.2千米的坪坦河道上建造起的九座古桥。风雨桥多建在侗家村寨的溪河之上,供人们避风雨、乘凉歇息,其结构有拱伸臂梁式、双悬臂迭梁式、单悬臂迭梁式等。坪坦风雨桥,由廻龙桥、普济桥、文星桥、永定桥、廻福桥、永福桥、中步人畜分道桥、中步头桥、观月桥九座桥组成,均为木结构廊桥,采用青石或砾石干砌成挡水金刚墙,其上承载木梁架,铺垫木板或石板,建四柱三间排架廊庑式通廊,或在桥两端或中间建亭,或只有廊道。屋面覆小青瓦挂白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坪坦风雨桥作为侗寨联接外界的交通设施,既是迎宾接友的使者,又是拦截水口逢凶化吉的风水构筑物,是侗民族古代建桥术的“活化石”,自然天成的古建桥梁博物馆;坪坦风雨桥建造工艺,是研究侗民族地区桥梁营建历史和技艺重要的实物资料;坪坦风雨桥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2006年5月,坪坦风雨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桥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普济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复修;民国三年(1914年),维修。
廻龙桥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建廻龙桥,原名龙皇桥。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复修后更名为廻龙桥,取“迂廻龙脉,环抱村庄”之意。
1964年,维修廻龙桥时,改木桩围栏墩为清砌船形分水金刚墙石墩,两墩三孔。
永福桥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永福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复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维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大修。
中步二桥
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中步二桥;后圮于水;民国十年(1921年),复修。
廻福桥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始建廻福桥;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复修。1984年,大修。 [4
永定桥
清嘉庆十年(1805年),建永定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4年),复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复修。1968年,维修。
文星桥
民国五年(1916年),建文星桥。
观月桥
民国十年(1921年),建观月桥。
2014年9月1日,坪坦风雨桥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动工;至2015年12月底,全部完成坪坦风雨桥廻福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廻龙桥的保护修缮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