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16:00.
30.00元。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王昭君,名嫱,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和好作出了贡献。她生长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昭君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去涌,香溪回环,唐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即指此地。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1979年以来国家拨款进 行了维修,重建了昭君宅,新建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
昭君宅
在昭君故里宝坪村内。1983年就其故居旧址重建。占地200平方米。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宽5间,轩朗明洁,朴素大方;内部装饰,古雅多致,玉石雕刻昭君像,端庄秀丽,巧刻细镂,极为精工。尤陈列许多纪念昭君的诗词书画及剧本等,秉笔寄情,挥毫歌颂,启人心智。院内花木扶疏,左右邻舍错落,小径盘旋;其后奇峰幽谷,屋前曲岸枕波,一派迷人景色。
昭君井
又称楠木井。在昭君故里附近。井水清澈碧绿,四季不竭,冬暖夏凉,清甜可口。井台瓷石筑成,中嵌楠木,清晰可见,旁立石碑,上刻“楠木井”三字。相传此井为昭君当年汲水之处。原先水量微少,稍旱即枯、昭君出世后,井水陡增,澄碧清亮,村人纷传昭君出世惊动玉帝,令黄龙搬来龙水所致。后昭君之母忽梦黄龙欲逸,井水将涸,村人即从西蜀秀山采来楠木,嵌入井口,锁住了龙头,而使井水丰裕、长年不竭,楠木井因此扬名。井水温度冬季可达30℃,夏凉如冰,用以冲泡昭君村出产的白鹤茶,清香可口,人称龙泉茶深受游人喜爱。
昭君台
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之处。入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国 后,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筑风格古朴雄健。登台四望、山峦重叠,云蒸霞蔚,满坡桃李柑桔,拥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飘曳于九曲峡谷之间,风物俊秀清丽。
珍珠潭
在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河底复有清泉涌出,形成回水深潭。据说昭君人京应选,临别故乡时,曾在此河岸仁立沉思。眷恋乡土,离情辘辘。行前临潭照影.依泉涤妆,将头上颗颗珍珠撒落潭中、从此“珍珠潭”闻名于世。清人乔守中《珍珠潭》诗:“澄澈在中央,潭深夜有光。明妃留胜迹,此地涤新妆。月色三秋白,溪流万古香。”当晴日斜照,潭水金波闪烁,五色缤纷;每投石潭底,则水花飞溅,如串串珍珠,跳跃水而待至秋高气爽,月白风情之夜,岚光月影倒映潭中,故有“珠潭秋月”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