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湖北 > 武汉 > 汉阳区 > 归元禅寺

8:30-17:00。

20元。

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20号

归元禅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或称大殿,也是寺内僧人上早、晚课的场所。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均为脱胎雕塑。横额“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由清代大书法家冯家浩的亲笔所书。

殿堂中央的高台上,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佛祖塑像背面的佛龛中,是“海岛观音”的彩色泥塑。这组高6米、宽4米、倾角为30度的大型群塑,采用丝绸、棕麻等原生材料塑成。

大殿两旁的墙壁上,是十八罗汉的石刻像。在大多数寺庙中,十八罗汉都是以塑像形式出现,而归元禅寺现任方丈隆印法师在维修大殿时,考虑到塑像占地面积大,影响游人观光,采用清朝高僧竹禅法师的罗汉石刻供奉。 

藏经阁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后遭战火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得以重建。归元禅寺心净方丈(1920年至1922年)募资再次重新修建藏经阁,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5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1920年,为楼式建筑。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1935年8月赠与归元禅寺,约有2吨重,是缅甸工匠用一块重约3吨、高约2米的乳白玉石雕刻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四大玉佛”之一。 

罗汉堂

寺中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1902年完成重建,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格局,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采用“脱塑”工艺,由黄陂的两位塑师用了9年时间塑造而成。 

新山门

归元寺的外山门为新山门,采用仿古风格设计而成。外山门的扇门为仿古式朱红殿门,为三开门式,中间为一大拱门,左右各有一小拱门。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山门之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一奇。因为在帝制时期,只有得到皇上敕赐的寺庙,才可直书匾额。该直匾额高6尺,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式雄浑,是仿清朝著名书法家冯家浩的手迹。在武汉,悬直匾的寺庙,仅归元禅寺和古德寺两座。 

山门

山门为古典式的八字门形式建筑,朝阳而开,象征吉祥。归元禅寺山门前的石狮,连座共高2.3米,原镇守在汉阳县衙、府衙门前,是明代遗物。武汉解放之后,汉阳显正街的衙门撤销,信众将被弃下的石狮合力搬到了归元禅寺。 

昌明长老纪念塔

昌明长老纪念塔也称塔院。这里介绍昌明长老生平,展出昌明长老的遗物、书法等。另设有接待信众做法事场所及往生堂。 

归元正藏图书馆

归元正藏图书馆为全国首家由寺院完全发起、信众共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并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主题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六层仿清式徽派建筑,主体功能性建筑包括归元寺正藏图书馆、归元大觉宾舍两部分。

归元寺图书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书籍,最终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其他类书籍占到60%的规模。 

云集斋

云集斋前身系民国年间重建之南云水寮房。南寮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经咸丰、宣统兵燹,两度毁而重建。1953年由寺院28名僧人开办素食餐馆。1980年11月21日承办国家下达的素食国宴招待国宾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为素食餐馆开办史的辉煌一页。斋内的素菜特点是清淡、咸鲜,品种已有二百来种。

财宝天王殿

财宝天王殿内供奉五尊铸铜像,主奉财宝天王,每尊重约3吨。财宝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又名毗沙门天王,主管财源。财宝天王的坐骑为雄狮,位于后区的西南方位。 

圆通阁

“圆通”一词来源于佛典中的“圆通菩萨”该建筑于2009年上半年破土动工,是由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大型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建筑基座长宽各60.8米,占地4139平方米,高60余米。除了将请进25尊圆通菩萨外,此前运至归元寺的一块重达3.2吨的“镇寺之宝”和田玉将被打造成一尊2吨重的弥勒佛像一并在这里展出。2011年8月26日圆通阁已圆满举办“上梁”仪式,预计在2012年完工。 

钟鼓楼

归元钟楼之钟,上铸“归元禅寺幽冥钟”,自铸造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记载了武汉劳动人民手工技术、智慧和合作精神。取佛门“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昏衢,疏冥昧。”教义。在以前,钟鼓楼每逢早晚殿或大法会,都要“钟鼓齐鸣”,设有专职的僧人“敲板”。 

放生池

放生池之设,体现佛陀之慈悲戒杀精神。放生池宽15.6米,长25米,由64根石柱和64块石刻板组成楼栏杆,每根石柱上雕刻一尊石狮。池内四角有“阿耨达池”四字,每个字有近一米见方。池中南北各置喷水莲花:热时,为水族喷水供凉;冷时,让水族栖息莲花瓣上晒太阳。 

观音阁双面观音

观音菩萨为双面造型,黄铜铸造,周围是汉白玉栏杆,像高18.8米,

立于一个3米高的莲台之上,重达20吨,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也称为圣观音像。

韦驮殿

韦驮殿门前的石狮为百年文物,出自清代匠人之手。大门上的匾额“归元古刹”为黎元洪的手书。民国元年(1912年),归元禅寺募化重修,黎元洪带头捐款,并赠送三块巨匾祝贺。其中,“归元古刹”和“胜大宏阔”留传至今,而“三乘广运”在民国年间被毁,现只有复裱本挂于老藏阁大门上。

韦驮殿的背面,有昌明法师写的“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其中“岸”字,“山”旁不在顶上,而是被摆到了一侧。此书禅意在于,修行之人,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能把“山”压在心头。韦驮殿内还有一处昌明法师的题字,位于正面供奉的弥勒佛像上方,写的是“皆大欢喜”。其中“大”字的一横中间格外粗,把这一横去掉,就是个“人”字,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喜”字的两个“口”也没有完全封死,意味“笑口常开”,应了佛像两旁的槛联上写的“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两行字。 

三圣殿

三圣殿以前是寺内僧人打坐念经的地方,主要供奉着“西方三圣”,三尊佛像均是采用高约4米、直径约1.5米的樟木雕刻而成。供桌前帘幕栏有四组唐玄奘西天取经故事的镂空浮雕群像。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栖霞寺位于城东七星岩下寿佛洞前。唐代名栖霞寺,明万历间重建名寿佛寺(庵),南明间浑融和尚扩建,复旧名。其时殿宇宏伟,结构逸致,有山门、大雄宝殿、准提阁、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修竹亭、白莲池、放生池、回廊等。浑融(1
无锡三国影视城又名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是中国首创的大规模影视拍摄和旅游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我国首家以影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主题园,也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它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每年吸引着上百个摄制组在这里
唐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4.5个故宫,充分显示了唐代宫城建筑的雄伟风貌。[千宫之宫 盛世大唐]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12月,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在锦州修建新馆,新馆坐落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于1988
龙泉洞位于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境内,大约形成于两亿多年以前,是古生界石炭系灰岩经水溶蚀冲刷而成,素有“长宝第一洞天”之称。她像一条巨龙,潜卧在风景秀丽的云台山下,是目前湘中地带规模最大的溶洞之一。龙泉洞已探明的洞穴面积
马耆山位于莒城东南35公里,是与莒南县的界山。海拔662.2米,面积为25平方公里。《重修莒志》载:“马耆山州南60里,以形似名。”马耆山气势雄伟,浔河绕山,三面临水。北、东两面悬崖如削,涧陡谷深。唯南麓有羊肠盘道仅
汉阳龟山上的晴川阁,濒临长江,与长江对面的黄鹤楼夹江相望,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三楚圣境”。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如今的建筑是1980年代根据历史照片复建的。在楼阁上,吹江风,看江景,十分惬意。晴川阁,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
赫图阿拉城(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文物管理所)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山岗。赫图阿拉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明万历四十
桃花江竹海风景区座落在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境内,为国家AAA景区,桃花江竹海因自然形成、连绵万亩、翠绿挺拔的纯楠竹而闻名天下,核心景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761.2公顷,共拥有楠竹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