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纪念群雕
八女投江纪念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长8.8米采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八女投江"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生前书写。
八女投江纪念群雕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 000平方米,高8.8米,长18米,宽6.9米,由花岗岩石雕塑而成。群雕南侧建有牡丹江烈士纪念馆,陈列面积160平方米,采用单层半地下式建筑。北墙两侧设门,正中在汉白玉石上镌刻着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题撰的“八英烈女铭志”。展厅陈列有康克清1986年题词“八女英灵永存史册”,王震1990年8月4日题词“向抗日烈士致敬”,还有周保中、李延禄等人题诗。展厅里展出了八位女烈士的生平简介、图片和部份烈士遗物,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人物
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1918——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1920——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约1921——1938),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黄桂清(1918——1938),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王惠民(1925——1938),黑龙江人, 年仅13岁。
安顺福(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生于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 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