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重庆 > 大足石窟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

转轮经藏窟

(又名心神车窟)是雕像精美的宋代洞窟之一。窟为平顶长方形中心柱窟,中心柱为转轮经藏,直径2.61米,柱上部为8根小柱,上各盘一龙,龙柱上顶八角飞檐。柱底部为须弥座,座身中段刻一大蟠龙,座上围一圈栏杆,刻有约50个嬉戏的儿童,神态活泼。绕过转轮经藏是两进的洞窟,主像释迦佛,两旁是迦叶、阿难、观音、势至及壁角两少年比丘,右壁有两对夫妇供养人。释迦顶髻放出毫光两道,沿窟顶绕四匝直出洞口外。左右两壁有文殊、普贤,狮奴、象奴分立左右。文殊面孔丰腴,精神饱满,性格开朗。普贤则身材修长,面容韶秀,气质典雅(见彩图大足石窟北山转轮经藏窟石雕普贤菩萨像(宋))。窟前部两壁刻玉印、如意珠、日月(见彩图大足石窟北山转轮经藏窟石雕日月观音像(宋))、数珠手观音 4身。窟内共有八菩萨,侍立供养者10余身,每身造像都表现了不同形体特征及各异的神态。窟内壁面尚存有绍兴十二年至十五年题记5则。

心神车窟中的普贤像  

编号125的数珠手观音像龛,龛高1.26米,背光为椭圆形,虽已风化模糊,但极富艺术魅力。观音双手斜搭胸前,上身向后侧斜倚,头部微朝前倾,嘴角露出笑意,衣带潇洒临风飘舞,全身姿态婀娜,静中带动。

大足石刻  

编号245的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是佛湾造像内容最丰富的雕刻组群。龛高4.7米,深1.18

大足石窟

米,系以雕刻形式表现的西方极乐净土。主像为阿弥陀、观音、势至 3尊,顶上各有宝盖,宝盖之上刻满天宫楼阁。佛左右有经幢,两菩萨外上侧有七宝树。幢、树上皆起云气,顶层左右也有楼阁栏杆,云间刻八功德水池,有荷、菱、船等。在佛、菩萨座底栏杆下面,以梯台形式刻出三品九生,顶层左右壁曲栏之下,有诸菩萨像7层。龛正壁及左右壁底层分成11个竖方格,浮雕《阿□世幽闭父王母后图》。龛外侧左右门框分10格,浮雕十六观。全龛的佛、菩萨、诸天以及供养人等人物形象共计 560余身,大者54厘米,小者2.5厘米,或坐或立,十分生动。整体结构布局既整齐又富于变化。

125窟的观音像

编号58、249、253等龛为观音和地藏同龛,比较别致。说明当时四川一带对菩萨信仰之深。

编号177的《地藏变相图》是代表作。地藏头戴披风,身着袈裟,盘坐于高背椅上,二飘带及衣衫垂于座前。面庞丰满,神情敦厚。两侧壁坐、立有地藏化身像4躯,均作僧装,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年龄、性格和姿态。全龛朴素无华,刻得细致入微。该龛有题记“丙午岁伏元俊镌记”,应为北宋靖康元年(1126)所作。

编号155的大佛母孔雀明王窟,也是1126年所凿。窟有中心柱。主像为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面西北,结跏趺坐于莲座上。明王头戴花冠,两耳垂环,胸前满缀缨络珠饰,整体端庄华美。脑后在圆形火焰背光,身有四臂,手中分别托经书、握扇、托如意珠及持孔雀羽毛等。莲座托于孔雀背上,孔雀双翅展开作欲飞状,尾后翘,通过主像身后直达窟顶,并向前弯于主像头上,形成身后举身光。窟四壁刻满千佛。基座左侧有一题记:“丙午岁伏元俊、男世能,镌此一身。”

北山佛湾石刻以精巧细致的风格著称,每龛的布局结构既规整又富于变化,既华丽又隽秀。在题刻上还留下部分雕刻家的姓名,除上述外,尚有胥安、伏小六、伏小八等。

宝顶山在县城东北17.5公里处,山顶有圣寿寺,造像以寺西北山谷中的大佛湾和寺东面的小佛湾为中心,共有石窟摩崖造像18处,尚有10余处仅有零星作品。宝顶山石刻雕凿年代约在南宋淳熙至淳□间(1174~1252),历时70余年,由宋代名僧赵智凤经营开凿。大佛湾是一条深幽的马蹄形山湾,长约280米,崖面高15~30米,共有31组大型雕像及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题记、舍利塔等。小佛湾雕像刻在宽16米,进深8米的平台上,用条石砌成的壁面和石屋中。小佛湾传说即赵智凤所创建的圣寿本尊殿遗址。宝顶山是留存至今的中国唯一的一座佛教密宗石窟寺。

编号11的《释迦牟尼涅图》位于东崖尽头,是大足石窟中最大的石刻。释迦像长31米,头北足南,面西,右侧卧,膝部以下没入南壁岩石中。面容宁静,微合双目。腹前有一摆着供盘之供桌,两侧有抬供桌的侍者,桌前有一王者像,捧笏面内作哀悼状。供桌上起祥云直达崖顶,云中立释迦母摩耶夫人及亲属、天女等9身,均作全身像。释迦头侧及身前有天王、释迦众弟子及赵智凤、柳本尊等14身,均作半截像。人物表情多虔诚肃穆,着重衬托释迦灭度时的超脱气氛,与《涅□经》所记不同。

宝顶山石刻  

其右侧为编号12的《九龙浴太子图》,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山顶清泉,将泉水引至大龙头,从龙嘴流向高约1米的裸身太子。太子坐金刚台座,座前为一半圆形贮水池。大龙头上方刻有8个小龙头,伸出崖面,互相对称,颇有生趣。

编号14的毗卢道场,窟高6.6米,宽11.6米,深4.2米。正中为一仿中心柱式六角攒尖飞檐双层塔,塔身与后壁相连。塔内为毗卢舍那佛结跏坐莲座上,两侧刻菩萨及弟子听法场面。造像大多形态端庄,面像丰腴典雅,神情恬静,继承了唐代造像的优良传统,为大佛湾佛、菩萨像精美的作品之一。东壁崩塌。西壁一龛主尊为释迦,左右有文殊、普贤两组,释迦下面有高浮雕背身跪着的两供养菩萨,为整窟作品增加了虔敬的气氛。

编号15的父母恩重经变相龛分2层,上层为七佛半身像;下层为父母恩重经变相,以11组雕像表现儒家孝道观念的父母十种恩德,每组均有方碑刻标题和颂词。雕像真实生动的反映了父母对儿女的深挚感情,生活气息极为浓厚。

《雷音图》  是在一段上凸下凹的悬崖上雕刻风伯、雷公、电母、云神、雨师等形象,表现手法豪放,个个飞腾跃动,创造出乌云压顶、暴雨狂风、雷电交加的气势。

编号17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中释迦半身像的腹部以下为一块名《三圣御制佛牙赞》碑。碑左右侧各 1组雕刻极为别致。右侧为《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其中吹筚篥女高0.5米,神态凝重,动态自然生动。左侧为《释迦抬父棺》,抬棺3人,释迦在前,默默地捧住肩上的杠,后2人弯背前倾,概括地表现出棺重吃力的动态。

观无量寿佛经变龛

编号18的观无量寿佛经变龛,上层是大型的西方三圣半身像,身后有十方佛、楼阁及伎乐飞天、青鸟等;下层刻三品九生。该龛与北山观经变的严整密致结构不同,而是依崖面凹凸布局,错落有致,灵活自然。耐人欣赏的是龛中所刻莲花化生童子,儿童嬉笑颜开,给这佛国世界增加了欢乐的活力。十六观在大龛左右边缘转角处,参差错落地刻出了韦提希16种冥想境界,在流云飘渺中有幻化之感。

编号20的地狱变相摩崖造像,除地藏菩萨及十冥王相外,地狱变相分18组,有刀山、镬汤、寒冰、黑暗、截膝、饿鬼、粪秽等地狱。其中众多的受难者刻画得十分生动。如黑暗地狱中的盲人伸手探摸;刀船地狱中的养鸡女,发挽双髻,面露微笑,双手正打开鸡笼,笼前两鸡争食,正是村妇生活写照;寒水地狱中,二人蹲在冰雪中,一个笼手,一个将手藏于胁下,颇有寒气袭人之感。在截膝地狱东端是《劝戒酒图》,分4组刻各种酒后昏乱、动作恍惚,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相识的神情。此外,还有身着袈裟、手挟梵夹的赵智凤立像。

柳本尊行化道场

编号21的柳本尊行化道场,位于北崖西端,全像宽24.8米,是此处最宽的摩崖造像。分3层,上层为五佛四菩萨,中下层为《柳本尊行化图》。柳本尊作居士形象居中,左右各2菩萨2侍女,两侧分列10种行化和各种供养人。这一规模宏大的造像是为了宣扬唐朝末年四川一带创立密宗教统、成都瑜珈派始祖柳本尊的纪念性雕刻群。

编号22的十大明王像,位于21号摩崖的底层。明王神态威猛,身体健壮。如《愤怒明王》,两眼圆睁,眉头耸起,嘴咬左拳。《秽迹明王》,剑眉插鬓,豹眼凸出,鼻翼张开,獠牙外露,有叱咤风云的气概,上伸一臂,手抓金轮,似蕴蓄着无穷力量。明王像除西侧 5尊接近完工外,其他因元兵入川,皆未完成,大块的体积及流利的斧凿痕以及粗打的石胎,可清晰了解古代匠师的雕刻过程。

圆觉洞

编号29的圆觉洞,位于南崖西部,系宽9.55米,深12.13米的方形窟。主像为3身佛,两壁刻12身菩萨(即十二圆觉),均头戴高花冠,着薄衫裙,胸有密集璎珞,趺坐于金刚座上,面相端庄,雕刻手法圆润细腻。洞口四壁刻满各种楼阁、树木、山峦、云水、花草、天仙和供养人的高浮雕。此外,尚有一身菩萨跪于主佛前,以圆雕手法处理,垂睑闭嘴,合掌当胸。13身菩萨的布局颇为新颖地体现了诸菩萨向佛请教修行法门这一主题。

《牧牛图》

编号30的《牧牛图》,依山崖自然的高低起伏雕凿。系以牧牛各种方法比喻“修行禅观,调伏心意”的过程。分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远、相忘、独照、双忘10段。作者用了极为自由的手法,刻画了崎岖的山路上、幽静的林泉间,牧童和牛的各种生动意态。既阐发了牧心的禅观哲学,又表现了田园般的诗意。

千手千眼观音龛

编号8的千手千眼观音龛,外覆木结构殿宇。观音面北,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像高不过3米,后背出现了1007只手与眼,手中各持不同器物,叠举高达6米。手的正、侧、向、背、弯、曲、平、直,千变万化。掌、指的比例和肌肉、骨节也刻得相当真实,是中国石刻艺术中仅见的作品。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 乘琴岛之眼,赏唐岛湾畔美景。- 地址 -经济技术开发区漓江西路1166号- 门票 -50元- 开放时间 -10:00-21:00
多依河风景区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城东南40公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景区海拔760-900米,面积约17平方公里。景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5℃。 多依河山水秀美、环境清幽、风情浓郁、瀑群密布、姿态万千
郑和文化园,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墓冢。郑和本名马和、小名三保,出生于云南一个穆斯林家庭,洪武十四年跟随明朝云南征讨大军副统帅蓝玉来到南京,进入朱棣燕王府,后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变”中立下卓著战功,升任内宫监太监,明成
黑沙湾海浴场位于台山市赤溪半岛铜鼓湾,沙滩长1.5公里, 是世界罕有的黑色沙质海滩。黑色的细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带黝黑的次生矿“海绿石”,经过亿万年的太平洋海浪淘洗, 海绿石受海流影响,被搬运至近岸,再经过海浪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宋代以后,黄埔古港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黄埔古港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分为四个功能
• 具有“海上西湖”和“青岛西花园”的美誉。- 地址 -黄岛区漓江西路- 门票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丽江古城街道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是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
道教名山——阁皂山,又名阁山,海拔802.7米,位于市境东南隅,雄峙赣江东岸,蟠衍200公里,成为樟树碧嶂。山名肇见于东汉。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家葛玄在此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
哒啦仙谷景区位于珠江源上游盘州市中部,因附近布依族“哒啦”村得名,“哒啦”寓意布衣语“团结、互助,牵手”的汉译文。据《盘县县志》记载:“州领九里十二营。九里处汉人,十二营处夷人。”核心区(岩脚村)“普马营”及十二营之